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
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上述引言來自19世紀的卡爾‧馬克斯,到今天都還能用來提醒、批判現在的台灣建築,台灣建築的落後,可見一般。這段話淺顯中肯地闡明建築設計(以及所有純心智活動)的價值。然而,今天大部分的台灣建築人,似乎仍自滿於作為一種半蜜蜂智能的設計者,滿足於以某種程度的築蜂巢方式完成作品。
今天的台灣建築界,存在著大規模的崇古懷舊流行:在風格美學上懷舊,在建築技術上崇古。此流行文化所帶來之單一價值觀已經到了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本應是意外無奈而蜻蜓點水的"依現場施工",被昇華成一種設計中的浪漫,被應用在從設計到施工的整個過程,充斥在絕大多數建築物的每個角落。而這種土法煉鋼所造就的粗製濫造,再被包裝成"人文"、"歷史"、"環保".... 並藉此將土法煉鋼的落後闡釋為一種清新浪漫。然而,它們充其量不過是隨意設計與過時錯誤工法結合的後果。
必須提醒自己:在一個充滿運算的時代,現在的兒童與青少年接觸大量的資訊、科技,透過影片見識過特效創造的各種未來世界、在電玩遊戲中體驗過千變萬化的空間場景。未來建築的定義權,很可能不是我們現在這一代建築人,反而更可能落在這些視野角度與我們大相逕庭的未來主人翁手上。
建築人忽視未來,集體懷舊崇古,其實是自己交出了未來建築的主導權。
所有人共有一個目標的單一價值並不可取。但在一個健康的建築生態中,多數建築人應當追求以當代的技術去解決當代的問題,同時藉建築來表達個人對當代的觀點。於是,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建築人嘗試用全新的設計工具、工程方法、材料科技... 去處理前人無法處理的流動空間、動態造型、非線性結構、非歐幾何拓樸量體... 而我們的回應大多是:"好炫"、"好酷",然後繼續埋首於RC萌芽時期的柯布、密斯所立下的百年教條。少數投身未來的本土建築人,則被視為賣弄奇巧淫技的異端。而幾項試圖"與國際接軌"的大型工程,大費周章邀請國外設計者,卻意欲以本地落後的合約與法規、用具台灣特色的土炮工法、再以極其低廉的工程造價,去完成高度複雜的建築。其結果不只是東施笑靨,而是建築的失敗。
有太多建築在尚未仔細檢討問題、尋找最佳解答、整合所有元素構件之前,就發包動工開始建造。以至於當我們團隊被招喚時,都是為時已晚。進入施工階段後的解決問題,與施工前在設計階段的預見問題、找出答案,其差異不可以萬里計:兩者同樣耗費大量資源並使用高端技術,但前者是在大錯鑄成的邊緣,尋求只是讓建築物蓋得起來的方法,而非精煉設計、創造價值;後者則是在開工動土以前,對全局已了然於胸,對大小細節有精確的掌控,讓建築價值得以彰顯,甚至加乘。
在設計階段預留費用資源對建築設計進行專業的分析檢討優化,與在施工階段遇到問題才尋求專業協助,兩者的最終成本不但幾乎相同,前者還更可能降低成本,並產出更高的價值。然而,集體的弱智往往選擇在前期當一群鴕鳥,在問題仍然處於抽象階段時,假裝沒有問題。直到問題被真正實體建構出來,才絕望地四處尋找專業與答案、東拆西補,而設計權與議價權也就被迫和盤交出。
繼續守舊、甚至退化,淘汰就只是時間問題。而不要忘了,這個時代的時間正以加速度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