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蘭拉麵台灣台北店終於還是來了,媒體、網路也開始連串的報導:一蘭的美味、獨食的境界、吉富學的故事、一蘭拉麵的創新... 云云。一蘭拉麵真的好吃,沒話說。但是,與其說是餐飲業,我認為它比較像畜牧業,只不過飼養的對象是人。
在每家一蘭拉麵,入店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面對點餐機點餐,付錢、找錢、取糧票。接下來進入一個主輸送道,主輸送道連接各個餵養線、飼料槽、以及供應飼料的作業員通道。每個餵養線的入口有燈號顯示空位數量,讓人隻自行判斷要到哪條餵養線吃食。每條餵養線都一模一樣:一樣的食物、一樣的桌椅擺設、一樣的燈光、一樣完全沒有窗戶、一樣從頭到尾不需要與飼養員有任何交談互動。
坐定以後,會發現吃食空間非常狹小,以確保單位空間裡可以塞下最多的人隻:椅背後面就剛剛好讓一個東方人可以側身橫走通過;桌子深度大概就跟一般書架差不多;寬度就是東方人捧個碗、兩手肘微張就會碰到隔板的尺寸。對,還有隔板,這是首次被運用在餐桌上的偉大發明,它把人隻在進食過程中與左右食伴說話聊天的時間減到最少。於是,每個人隻後背抵牆、左右擋板,只剩下前方一個餵食口。當飼料由一隻手送到桌上後(人隻完全看不到飼養員的臉孔與身體其他部分),這個唯一的開口也會被關上。接下來就開始進食,除了發出此起彼落的"喔,好吃,這個好吃"之類的聲音外,每個人隻處於完全專注吃食的狀態。吃食過程中,人隻要是渴了,桌上也有金屬自動餵水器可以自行飲用。在這樣專心致志的狀態下,人隻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碗內飼料清空,然後發現自己吃飽喝足的身軀擠在一個背靠牆、兩面擋、面對板、沒有窗的空間。這樣極端不適的環境,讓每個人隻自然而然想快快離開餵養線,乖乖地一隻隻橫身側走魚貫離開。飼養員這時候再從工作人員通道打開餵食口、收回空碗、清理飼料槽、準備餵養下一批。飼養員從頭到尾也不需要看一眼自己到底餵養的是人隻豬隻還是狗隻。
一個人在Starbucks,甚至一個人在麥當勞用餐,我都認為那是一種獨食。但是在一蘭進食,是一種連"用餐"都稱不上的經驗。一蘭創造出的是一種比麥當勞還要粗糙速食的吃食行為:進來,吃飽,走人。沒有任何除了吃那碗麵以外的一丁點餘裕,你就是給我吃,吃完就趕快閃人,連廁所都不要上。
一蘭拉麵再怎麼好吃,我都不會說那樣的環境是餐館。顧客在一蘭拉麵館裡所體驗到的,充其量只能稱得上是進食,而不是用餐;一蘭拉麵所提供的,充其量也只稱得上是飼養,而不是服務。 而這樣一個以人隻取代豬隻的畜牧場,它合理的下一步,應該就是用AI和機器人取代飼養員吧!
那麼好吃的麵,可惜了...
撰文:劉嘉驊